黄自,一个让人既陌生又熟悉的名字。
他是中国第一位职业作曲家,被誉为中国的舒伯特;他创作了中国第一部大型交响乐《怀旧》,中国第一首抗日歌曲《抗敌歌》,中国第一部清唱剧《长恨歌》,第一首电影片头曲《都市风光幻想曲》……他更组建了中国第一个华人交响乐团——上海交响乐团。
黄自出生于1904年,字今吾,江苏川沙(今属上海市)人。他是中国30年代重要的作曲家,音乐教育家,中国早期音乐教育影响最大的奠基人,早年在美国欧伯林学院及耶鲁大学音乐学校学习作曲。1929年回国,先后在上海沪江大学音乐系、国立音专理论作曲组任教,并兼任音专教务主任,热心音乐教育事业,培养了许多优秀音乐人才。
1938年,年仅34岁的黄自英年早逝,留下了《和声学》与一半《西洋音乐史》,留下了《踏雪寻梅》《旗正飘飘》等佳作,更留下了众多日后成为中国近代音乐先驱的弟子。
在黄自的众多弟子中,以贺绿汀、刘雪庵、陈田鹤、江定仙四人最为瞩目,被称为“黄自四大弟子”。
贺绿汀是我国著名的作曲家、音乐理论家和音乐教育家,1931考入上海国立音乐专科学校,开始跟随黄自学习。长达半个世纪的时间,他共创作了三部大合唱、二十四首合唱、近百首歌曲、六首钢琴曲、六首管弦乐曲、十多部电影音乐以及一些秧歌剧音乐和器乐独奏曲。从《牧童短笛》到《天涯歌女》,再到《四季歌》《游击队歌》……他的作品,首首都是经典中的经典。
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,贺绿汀回到母校,一直担任上海音乐学院院长。从校舍建设到教学设备,从聘请教师到录取学员,他都精心组织、辛勤操劳。还创办了上海音乐学院附中、附小,为国家培养了大批初、中、高级优秀音乐人才。1999年4月27日,在上海泰安路76弄,贺老走完了自己96年的生命历程。
刘雪庵是我国著名作曲家、音乐理论家、音乐教育家,1930年在上海音乐学院跟随黄自学习作曲与和声学,于1936年毕业。学生时期,刘雪庵就写出了歌曲《飘零的雪花》《采莲谣》等作品,并在毕业后几年间迅速创作了《何日君再来》《长城谣》《流亡三部曲》(其中两部)等传世经典。
抗战开始,刘雪庵迅速投入了抗日救亡运动,并自费创办了抗战时期全国唯一抗战音乐刊物《战歌》。新中国成立后,刘雪庵先后在苏南文化教育学院、江苏师范学院、华东师范大学、北京艺术师范学院、中央音乐学院任教。文革时期,刘雪庵因受到歌曲《何日君再来》,被迫害致双目失明。1985年,刘雪庵溘然长逝,国家文化部、中国音乐学院在北京八宝山革命公墓为刘雪庵举行了追悼会。
陈田鹤是我国著名作曲家,1930年考入上海国立音乐专科学校,跟随黄自学习作曲。抗战期间,他创作了众多歌曲,其中《巷战歌》更是传遍大江南北,鼓舞了无数抗日军民。此外,他为鲁迅逝世而写的《哀挽一位民族解放战士》以及《采桑曲》也影响颇大。更重要的是,他改编《在那遥远的地方》并创作其钢琴伴奏,为这首民族经典的传播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。
解放后,陈田鹤先后在北京人民艺术剧院、中央实验歌剧院从事作曲。他谱写《森林啊,绿色的海洋》《和平友谊之歌》等,编写《采茶灯》《荷花舞》等,改编古琴曲《广陵散》为乐队合奏曲。此后他把精力放在创作歌剧音乐方面,希望能作出几部象样的歌剧来。但是理想未实现,1955年,病魔夺去了他的生命。
江定仙是我国著名作曲家,1930年进入上海音乐专科学校跟随黄自学习理论作曲。1936年,他就创作出了传为经典的《岁月悠悠》。抗日战争爆发后,江定仙创作了《打杀汉奸》《抗战到底》等激励抗战热情的爱国歌曲,以及《呦呦鹿鸣》《摇篮曲》等作品。他支持学生研究、编配、演唱民歌,并亲自编配了脍炙人口的《康定情歌》《民歌九首》和《十送红军》钢琴变奏曲。
1949年,江定仙参加了第一届全国文艺界代表大会。1950年,他所在的国立音乐院并入新成立的中央音乐院,他被聘为作曲系教授兼系主任。1961年至1984年,他被任命为中央音乐学院副院长。江定仙自1932年开始至九十年代初,60年来从未间断教学工作,学生遍布海内外。2000年,江定仙溘然长逝,结束了自己辉煌的一生。